• 姓名: 郭于华
  • 职称: 教授
  • 学位: 博士
  • 清华大学
  • 社会科学学院
教育背景

1987年-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民俗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80年-1987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民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0年-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1.1-1979.12,武汉军区空军通讯团,士兵、副连职技术员。

1990.9-2000.8,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2000.9-2001.9,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后。

2000.8-至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教授课程

(1)研究生课程:

“社会学研究方法专题——定性研究”

“农村社会学专题研究”

(2)本科生课程:

“政治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

科研项目

1.2008—2012,主持“信息技术的社会识别与文化表达――,当代中国农民信息技术需求与使用的比较研究”,041913006诺基亚国际合作,42万。

2.2007—2011,主持“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区建设与权力关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07JJD840179),20万。

3.2004—至今,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失业下岗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运作”。阶段性成果已发表。

4.2002—至今,参加“雇工权益的研究:一项社会学干预的实验”课题,由荷兰驻华使馆资助。

5.1997—至今,参加并主持原北京大学现清华大学社会生活口述资料研究中心“二十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口述资料收集与研究计划”,阶段性研究论文已发表。

6.2002—2004年,主持“全球化冲击与地方性反应:转基因大豆在中国”课题,由清华大学985项目资助,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合作项目。在2004年亚洲年会上宣读论文。

7.1998—1999年,承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助课题“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研究论著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8.1997—2000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陕北杨家沟农民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变迁”的调查研究,研究论文已发表。

9.1995—1996年,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和资助的“中国四省八村劳动力流出的调查研究”课题,与其他研究者合作的专著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0.1994—1996年,与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从事“中国饮食文化与社会变迁”课题的研究,于1996年赴香港参加该项目的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论文已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

11.1993—1996年,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合作,从事“乡土社会及其变迁中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主要田野工作地点为华北农村,已完成研究论文的撰写并已由法国人文科学出版社出版。

12.1991—1993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农村社会变迁中的传统亲缘关系”课题,任课题负责人。曾先后赴江苏、河北、河南农村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并完成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写作,论文已经发表。

13.1987—1990年,从事关于“中国民间丧葬仪式”的博士论文的调查研究和写作。

论文专著

论文:

1.Digital Divide and Social Cleavage: Case Studies of ICT Usage among Peasan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Co. Chen Peng), The China Quarterly 207, September 2011.(该文获得2011年度The Gordon White奖)。

2.A New Agenda for the Sociology of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The ISA Handbook of Diverse Sociological Traditions. SAGE Publications Ltd.9781847874023. October 2009.

3.“Making History from Everyday Life of Common People: the Oral History Studies in a Chinese Village”. Polish Sociological Reviews. 2009: October.

4.Life Circle and Social Security: A Sociological Probe into the Life Course of Workers Out of Work. 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2006.

5.“D'une forme de réciprocité à l'autre. Une analyse de la prise en charge des personnes âgées dans les villages du Hebei”. in Isabelle Thireau et Wang Hansheng(ed.) Disputes au village chinois: Formes du juste et recompositions locales des espaces normatifs. Editions de la 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that is the House of Human Sciences Publishers), Paris: 2001.

6.Family Relations: The Generational Gap at the Table, in Jing Jun(ed.) Feeding China's Little Emperor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著作发表:

1.《受苦人的讲述:骥村历史与一种文明的逻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3年。

2.《居住的政治——B市业主维权与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合编者沈原、陈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3.《倾听底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制度实践与目标群体:下岗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实际运作的研究》(合编者孙立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5.《仪式与社会变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6.《在乡野中阅读生命》(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7.《事业共同体――第三部门激励机制个案探索》(合著者杨宜音、应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8.《寻求生存――当代中国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学研究》(与黄平、杨宜音等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9.《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译著:

1.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E. H. 埃尔德、葛小佳“变迁社会中的人生――生命历程及其中国的实例”,《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8年秋季卷。

3.詹姆斯.乔.弗雷泽,《永生的信仰和对死者的崇拜》(合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

奖励/荣誉

1.Digital Divide and Social Cleavage: Case Studies of ICT Usage among Peasan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Co. Chen Peng), The China Quarterly 207, September 2011.该文获得2011年度The Gordon White奖。

2.生命周期与社会保障:一项对下岗失业工人生命历程的社会学探索,《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社会学二等奖。

3.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社会学三等奖。

4.《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专著)奖。